全液压抓料机 抓木机 抓钢机 抢险救援机器人 火车卸煤机

江苏八达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示例图片三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自主创新与“中国制造2025”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起重机分会第十七届年会发言报告

陈利明

 

作者简介:

陈利明,男,汉族,1960年3月20日生

硕士学位(MBA) 、高级工程师、现任公司董事长,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大型救援机器人研制工作总指挥。当选为“国家万人计划”创新创业人才、江苏省科技型企业家、省“333”人才工程国家级拔尖人才培养对象,分别获得“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 “金奖”、中国“发明创业奖”,并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称号等荣誉。

社会职务

l新沂市人大常务委员会   委员
l九三学社  社员
l中国发明协会  会员
l中国机器人协会(筹)  组织发起人之一
l中国应急救援技术研究及产业联盟   常务理事
l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技术与装备委员会 常务理事  特聘专家
l中国安全产业协会   常务理事
l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   特聘科技专家

未命名-2.jpg 

 

报告目录

一、自主创新的思想与实施体系

二、对“中国制造2025”的认识

三、八达重工自主创新项目介绍

四、自主创新与“中国制造2025”的结合办法

五、后记

 

一、自主创新思维与实施体系建设

() 拥有创新思维

() 拥有创新机制

() 拥有创新目标

() 拥有创新路径

() 拥有创新模式

() 拥有创新决心

 

  关于创新的基础——创新思维

1、自我创新 (好奇、经验、知识、提炼、集成、应用等)

2、产品创新 (设计、工艺、制造、测试、应用等)

3、应用创新 (知识应用、平台应用、政策应用、资源应用等)

4、市场创新 (产品应用、市场结构、用户结构、服务体系等)

5、制度创新 (责权利奖惩、科技创新平台、自主知识产权、中长科技规划、研发经费投入等)

6、实施模式创新 (“政产学研用资”合作)

★、创新,是我们科研人员的天职,不要因工资低、待遇低、职位低等阻碍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及行动!

 

二、对“中国制造2025”的认识

     中国制造2025》从四个不同层面,23个方面全面单述了国家未来十年有关制造业的发展目标、方案和措施,针对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第一次明确了制造业在国家的重要地位

   《中国制造2025》文件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2、指出了存在问题与不足

     文件同时还指出,目前我国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3、制定了行动纲领

       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4、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

       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5、提出了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目标任务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6、提出了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战略要求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逐步化解过剩产能,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布局。

稳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分业分类施策,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支持企业间战略合作和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发展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专业化“小巨人”企业。

 

三、八达重工自主创新项目介绍

(一)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介绍

            1、八达重工是中国最早研制抓料机生产单位(公司前身于1986年为山东平邑造纸厂研制);

2、八达重工是中国最早研制油电“双动力”驱动技术发明单位(公司前身于1994年获得第一项国家专利权);

3、八达重工是中国最先提出研制大型抢险救援机器人研制项目的发起人单位(于2005年向国家提出可研报告,2010年列入国家支撑计划项目,2014年通过国家项目验收);

4、八达重工是有关“电气化高速公路”项目的发明及倡导单位(于2008年向国家提出可研报告)。

(二)公司创新创业历史演变

公司开始1985年,前身为特种货物运输、装卸企业。

未命名-3.jpg

1986年10月28日,单位车辆在淮阴徐留路段发生撞车事故

1993年公司开始研发油电双动力汽车抓斗起重机产品

未命名-4.jpg

 八达重工研制的第一代“双动力”汽车起重机

  1994年中国最早的油、电双动力专利技术在这里诞生

未命名-5.jpg

  八达重工油电“双动力”产品群体介绍

    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研发,目前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机产品,共有9大系列,60多个规格型号。

未命名-5.jpg 

八达重工机械产品大舞台

 

公司知识产权及体系介绍

    目前为止,公司在以油电双动力为核心的发明专利,以及专利申请,共有65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国际专利一项。

未命名-6.jpg

 

近年来中心已获得的授权专利一览表

 

序号

专利号

专利名称

申请日期

发明人

专利类型

1

200910264876.6

一种多轴车辆的多单元全液压独立驱动系统

2009.12.25

陈利明

发明

2

200920282613.3

一种多轴车辆的多单元全液压独立驱动系统

2010.1.20

陈利明

实用新型

3

CN201010541679.7

城市缆索交通系统

20101107

陈利明;耿敏

发明

4

201010143384.4

一种安装有自动称重装置的起重吊钩

2010.03.07

张浩 丁汉永

发明

5

201010123379.7

一种安装有液压可调扭矩卷线装置

2010.02.11

张浩 刘纪权

发明

6

20101044250.4

一种工程机械安装有连杆式升降驾驶室机构

2010.03.19

张浩 刘纪权

发明

7

201010120971.1

一种车用发动机预热及增高驾驶室暖风装置

2010.02.08

张浩 丁汉永 马恒星

发明

8

201010123378.2

一种安装有分动箱机构的混合动力挖掘机

2010.02.11

陈梦企 张浩

发明

9

201010120964.1

一种双控制车用电子油门装置

2010.02.08

张浩 丁汉永

发明

10

200910026211.1

液压马达驱动发动机装置

2009.03.16

马广奇

发明

11

CN201110239210.2

长螺杆螺纹加工机床

2011.08.19

杨振亚

发明

12

CN201010235554.1

移动设备供电系统

2010.07.26

蔡福海;陈利明;高顺德;张浩;黄良斌;赵俊;陈冬冬;刘路;刘群

发明

  知识产权与资本转化

未命名-7.jpg

公司以三项专利技术,经国家权威机构评估价值为3656万元,并以此作为合资的注册资本,创建了江苏八达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企业科技平台建设

未命名-8.jpg

 

(三)八达重工初始的市场战略定位

     1、市场创新

 引导中国“新兴物流”机械及市场介绍

 新兴物流机械及产业概念

  针对草、苇、竹、木、棉、麻、废纸、废钢、垃圾、沙石、煤及各种矿产品等泡、松、散、乱类原料,实现装、运、卸、堆、拆、取转、喂各环节:实现对各种原料进行机械化作业、实现对作业对象进行自动化检测、实现对作业结果进行信息化统计。

 

(1)“新型物流”装备研发及其产业化目的:在下列领域全面替代人工,实现机械化作业

未命名-9.jpg

(2)抢险救援机器人装备的研发目的: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现场替代人工快速、及时地抢救人民生命财产。

未命名-10.jpg

 

    2、产品创新

  公司自主研制的6-20吨型“双动力”液压轮胎式抓料机已形成系列化

未命名-11.jpg

   12—50吨液压轮胎式桁架臂(抓斗)起重机已形成了系列化

未命名-12.jpg

WYS40-60型全液压履带式抓料机产品已形成系列化

未命名-13.jpg

 

12-50吨型“双动力”液压轮胎式伸缩臂(抓斗)起重机已形成系列化

未命名-14.jpg

 

8-20吨正面吊(抓运机)产品已形成系列化

未命名-15.jpg

12-35吨型港口固定式抓斗起重机已形成系列化

未命名-16.jpg

八达新开发的大型喂料机器人产品

1499414086103304.jpg

 

 

系列龙门式抓料卸车机

未命名-18.jpg

 

八达自主研发的近200种作业属具(机械手)产品

 

未命名-19.jpg

 

 

 3、新兴物流市场开拓与产品应用创新

在铁路装卸及物流方面

 未命名-20.jpg

 

 在港口码头装卸及物流方面

未命名-21.jpg

  

在散货码头装卸作业介绍

未命名-22.jpg

 

在废钢专用码头作业工况介绍

未命名-23.jpg

双动力”轮胎式抓料机在木材木片专用港口作业工况介绍 

未命名-24.jpg

在生物质发电、造纸工业原料装卸及物流方面

未命名-25.jpg

在人造板及林业装卸物流方面

 未命名-26.jpg

  

在棉麻加工行业原料装卸物流方面

未命名-27.jpg

 

在废钢及物资回收的装卸物流方面

未命名-28.jpg

在交通、水利及城市建设作业方面

未命名-29.jpg 

部分液压抓具、机械手功能图示

未命名-1.jpg

2014年公司专利产品批量出口白俄罗斯,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未命名-2.jpg

     

与部队合作开展产品及技术创新

公司为新疆部队第一次提供的特种工程机械产品

未命名-3.jpg

  

为新疆部队第二次设计研制的特种工程机械产品

未命名-4.jpg

 

为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提供的特种工程机械产品

未命名-5.jpg

 

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大型救援机器人申报及研发

 

    2008年6月28日,由陈利明董事长号召并发起的--中国·抢险救援机器人研发项目发起人大会在江苏新沂召开, 来自国内徐工、三一、机械科学研究院等知名企业,大连理工、浙大、北航等知名高校,以及有关应急救援部门、各级政府部门的专家和领导出席了大会。会上倡议成立了项目研发合作体,由此拉开了我国研制大型抢险救援工程机器人装备的历史序幕。

未命名-6.jpg

 

八达重工牵头联合承担了国家12.5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由八达重工牵头,联合浙大、北航、大连理工、西北工大、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及山河智能装备六家“产学研”合作单位,联合申报、共同承担了国家“12.5”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大型系列化救援机器人研制项目。

未命名-7.jpg

 

系列化救援机器人产品简介:

     BDJY38型双臂双手智能型轮履复合式救援机器人(自重:38吨:单手最大提升重量4t、双手合作:8t)

未命名-8.jpg

 

BDJY50型双动力双臂手智能型轮胎式救援机器人研制

(自重:50吨;双手合作最大提升重量:16t)

未命名-9.jpg

 

BDJY60型双动力双臂手智能型履带式救援机器人研制(自重:60吨:双手合作最大提升重量:20t)

未命名-10.jpg

 

八达救援机器人在雅安大地震中实施救援情况介绍

未命名-11.jpg

 

机器人输出液压动力,实施人、机精细化联合作业

未命名-12.jpg

 

    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学东及成都军区首长视察机器人救援现场,对八达救援机器人十分赞赏,并指示企业要尽快实现产业化应用。

未命名-13.jpg

 

(2)八达救援机器人在深圳滑坡事故救援现场救援实况介绍

未命名-14.jpg

 

    20151223日,应武警部队要求,八达重工运送双臂救援机器人及抓料机设备,日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赶赴救援现场。

 

八达重工双臂救援机器人从废墟中进行剥离、抓钢板铺垫道路作业

 

未命名-15.jpg

八达重工双臂救援机器人从废墟中进行钢结及建筑物剥离、破拆作业

未命名-16.jpg

八达重工抓料机在实施救援清理作业,右图为剥离出一只大型煤气瓶。

未命名-17.jpg

 

    八达救援装备在深圳滑坡事故救援现场表现突出,获武警部队领导授旗

未命名-18.jpg

 

       八达特种装备在深圳滑坡事故现场救援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受到了国内外媒体一致好评。图为武警交通部队现场领导向八达机器人救援队负责人授予锦旗,右图为傅凌司令员与公司刘总合影留念。

 

与武警部队开展军民共建,联合实施武警救援技术研究所,救援机器人应用培训基地,以及武警应急救援装备普及化等

未命名-19.jpg

 

 

       为了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共建,113日,武警交通部队“军民融合重点项目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武警交通司令部隆重举行。

未命名-20.jpg

          武警交通部队傅凌司令员、许钢峰司令员、徐升副政委、张美金总工程师、高强参谋长、以及政治部李文红主任出席了签约仪式。公司董事长陈利明与高强参谋长签订“军民融合重点项目合作”协议。

 

 

       鉴于八达救援装备在深圳滑坡事故现场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目前,武警交通部队已与八达重工签订了救援机器人和抓料机列装、采购合同。

未命名-21.jpg

 

  

八达与武警交通部队合作,共建救援机器人作业训练基地

未命名-1.jpg

  

3月23一24日,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组织了六人强大摄制阵容,来八达重工拍摄世界最奇妙的机器人专辑节目。此将为八达救援机器人走向世界,提供了广阔的绿色通道。

未命名-2.jpg

 

 

四、自主创新项目与“中国制造2025”的结合办法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支撑——

“双动力”汽车及高速公路电气化项目

实用新型专利号: ZL200820118732.0     20092 0002270.0   发明专利申请号: 201010123378.2

未命名-3.jpg

 

 

项目意义介绍

 

       据统计,截至201312月下旬,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104468公里,已经超越了美国的9.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

     据统计,截至201312月下旬,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104468公里,已经超越了美国的9.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另据交警部门统计,截至2013年,我国的卡车保有量约为1900万辆(其中重型卡车约300万辆),占机动车总数的7.8%,每年约消耗2.87亿吨燃油,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及物流成本都是十分巨大的。  

    为了降低卡车油耗成本,减少石油消耗及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八达重工于2008年提出了高速公路电气化战略方案,并将相关技术申报、获得了国家专利保护。同时也将相关建议书呈报到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国务院节能环保办公室,受到了各部门的高度认可,并对项目有关示范工作,均提出了重要指示和意见。

 

 

市场及应用开创

---内蒙古“准兴重载高速公路”电气化

     

  “准—兴”重载是我国第一条重载高速公路(准格尔——兴和运煤专线) ,由香港交通集团投资150亿人民币兴建。全长265公里。

 

未命名-4.jpg 

 

 “准兴重载高速公路路况介绍

该条高速公路于201311月剪彩通车,年设计运输能力为1.5亿吨。目前由于客观原因,车流量、运载量严重不足,经济效益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未命名-5.jpg

 

 准兴重载高速公路电气化改造内容介绍

未命名-6.jpg

 

----内蒙古乌兰察布煤炭综合物流产业园区电气化方案简介

未命名-7.jpg

 

(二)矿山采掘及物流电气化项目介绍

 

大唐内蒙锡林浩特胜利东二号矿区采掘及物流情况介绍

未命名-8.jpg

 

    该露天矿探明储存量70亿吨,年设计开釆量6000万吨,约需开釆100年。目前,地表往下剥土100米后到煤层,每剥离10m3土层,可获取1m3煤炭,表土剥离作业工程量十分浩大。目前采掘设备大多数为2m3规格的挖掘机,运输设备为20-50吨的自卸车,作业用油成本居高不下且排废污染环境(目前我国大多数露天煤矿基本与之类似)。

 

 

新疆神华准东矿区采掘及物流情况介绍

未命名-9.jpg

 

    目前煤矿采掘成本约为80多元/吨,而销售价格每吨只有60多元。整个矿区也基本处于停产状况。釆掘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内燃机油耗问题。

 

 

中铁资源青海海西矿业矿区采掘及物流情况介绍

未命名-10.jpg

 

    该煤矿地处青海省海西木里高原,海拔高度为4300多米,氧气稀薄,内燃机动力损失近30%,设备采掘及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更为突出,而且面临的环保压力也非常大。

 

 

矿山采掘及物流装备电气化方案介绍

 

1、 油电 “双动力”大型系列挖掘机、实施油电交替驱动采掘设备作业

未命名-11.jpg

 

    油。电双动力全液压驱动功能,是八达重工经过20年的努力,近百次不断改进、获发明专利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采用该项技术,作业中司机可根据作业区有无电源(或电力供应问题),分别选用内燃机或电动机驱动设备作业,并有司机室控制升降作业功能,抓具控制自动旋转,以及电动作业系统过流、过热、过载和漏电等保护功能。

 

 

2、 研制20-100立方油电双动力履带式抓料机,用于装车作业

未命名-12.jpg

 

      选用500-1000吨型履带式抓斗机,可配20-100m3抓(拉)斗,作业半径范围为10-80m,最大提升高度为60m,适用于快速装卸及局域倒堆作业。

 

 

3.研制油电“双动力”大型宽体矿用卡车及架输电网系统,实现运输电气化

未命名-13.jpg

 

(三)城市缆索交通系统项目 

     (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受理号:201010541679.7。计划2015年列入国家项目)

未命名-14.jpg

  此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堵塞问题,并实现节能、环保和观光功能为一体的系统方案。

 

 

(四)高速公路及矿山电气化项目发起及可研过程介绍

     2008年项目发起人、公司董事长陈利明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物流技术与装备专委会成立大会上,发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成立了以中交协常务副会长王德荣为首的项目专家委员会。

未命名-15.jpg

 

项目规划工作领导及专家介绍

 

项目顾问:成思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王德荣(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

技术负责人:王天然院士(八达重工院士工作站首席科学家,原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

项目实施负责人:陈利明(八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未命名-16.jpg

 

2009年项目发起人、组织产学研各方,主持项目可行性研讨会议,介绍项目重大意义、研发目标及主要技术路线。

未命名-17.jpg

 

2010年项目发起人、陈利明董事长在科技部汇报大型救援机器人研制及本项目意义和实施可行性。

 

未命名-18.jpg

 

2013年项目发起人、陈利明董事长在工信部向节能环保司杨铁生司长等领导,汇报本项目意义和实施可行性。

未命名-19.jpg

 

20148月项目发起人、陈利明董事长在神华集团向有关领导,汇报本项目意义和实施可行性。

未命名-20.jpg

 

 201411月项目发起人、陈利明董事长在第十三届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上,发布救援机器人及本项目合作实施方案,又得到了多家大型企业的积极响应。

未命名-21.jpg

 

 

为了加快项目建设实施,八达重工以王天然院士、闻邦椿院士为领衔的院士工作站获得批准成立,同时包括徐工集团在内的项目合作联盟签约。

未命名-22.jpg

 

 

()、项目“政产学研用资”各合作单位

 

 
江苏八达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发起及承担单位)
 
内蒙古安通煤业有限公司(己确定)
 
中安安产控股集团(己确定)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己确定)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己确定)
 
北京中交协物流研究院(己确定)
 
中铁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己确定)
 
上海银润投资有限公司(己确定)
 
国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己确定)
 
西门子公司(己确定)
 
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己确定)
 
神华集团(交流中)
 
准兴重载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交流中)
 
大连交通大学(交流中)
 
 
 

大会之问:

未来,中国制造如何面临挑战和走出困境?

 

       众所周知,德国的机械制造业无愧是全球第一的。他们的可怕和让我们敬畏之处,绝不仅是造出来了式样新颖、性能先进、质量可靠的汽车及工程机械产品,而在于他们研制出了造这些产品的机械设备(即母机),更在于他们还培育了大批造母机的母机(即机械工程师),然而最可怕及可敬的是他们母机的母机,竟然把做机械设计及制造当做一种宗教来信仰,就像日本人崇拜武士道一样!
      然而我们机械工业始终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末端,出路在哪里?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少选机械专业的?学了又有多少人干机械的?干了又有多少人干出了成绩或名堂的?所以,我国的制造业前景仍然令人担忧!

未命名-1.jpg

 后  记
     如上所述,虽然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程度,提升到了“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之高度,并专门下达了《中国制造2025》之战略规划,以期将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然而近二十年来,由于国家撤销了机械工业部,导致行业群龙无首,诸侯各国争相在产业链的末端走马圈地、称雄称霸,非理智地膨胀投资,而忽视了基础投入和理论研究,导致我国装备制造业长期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最末端,大而不强,并成为无根之木。
     所以,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关键还在于基础研究与投入这个环节问题如何突破?如果国家能在十年前提出这项战略目标,并于今日实现,可能并不是问题。
     然而这项战略规划拖至今日提出,对于目前苦于求生的制造业来说,可谓是强弩之末。所以,如没有国家作为强大后盾支持,舍得追补基础投入,《中国制造2025》的愿望将无异于临渊羡鱼、掘井止渴。
     总之,这也是历史交给我们科研人员的一项严峻的命题,如何破解?也应该是我们学会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研究课题,且应不负使命!
                                                 

Powered by MetInfo 5.3.12 ©2008-2024 www.metinfo.cn